刘建,男,汉族,1982年6月出生,民进会员,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乳甲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从医16载,他始终扎根乳腺、甲状腺疾病临床一线,聚焦乳腺、甲状腺疾病的慢病管理;新冠疫情期间,他积极参加各项防控任务,参加12345发热咨询热线志愿服务为市民答疑解惑;主持科研及教学课题5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精耕乳甲,坚守初心
2001年,大兴由县改区,医院随之更名为大兴区人民医院。行政级别的变化加速了医院的人才引进,在此背景下,刘建加入了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年起,主要从事乳腺、甲状腺外科工作。他的门诊,时常上演医患间的温情。“我的乳腺癌手术是2014年刘建医生做的,10年了,病情一直很稳定,特别感谢他。”患者赵某某说道。规范、严谨、细致、守时是很多患者对刘建医生的评价。“刘医生医术好,我这么大年纪了,不喜欢排队,到得很早。刘医生的门诊,总是提前10分钟就开始了。”来门诊看病的老者说道。对于早到,刘建总是淡淡地说:“早到一点,能给患者节约时间,也能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
提前筛查,贵在坚持
“刘医生,我是今年做‘两癌筛查’时发现乳腺有个结节,您给我看看,这结节严重吗?”一位患者匆匆走入门诊问道。事实上,早期的乳腺癌、甲状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只能通过癌症筛查或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早期可查、晚期可控、中期要规范治疗的“一早、一晚、一规范”的筛查和处理理念,是保障公众有效防治乳腺癌、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2022年,刘建参加并通过北京市慢病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考试,这让他更加重视乳腺癌、甲状腺癌等疾病的筛查工作。“每年我都会参与大兴区内各级卫生院、社区的‘两癌筛查’工作,提供健康宣教,指导群众积极参与筛查。参与者拿到筛查结果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医院就诊,就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手术治疗,严在规范
甲状腺疾病患病人群基数大,治疗方案较多,可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却困扰着患者。“手术的规范化,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预后。”刘建认为,严把手术指征是甲状腺疾病规范治疗的前提。对于确需手术的患者,医生既要遵循肿瘤根治性原则又要兼顾患者生活质量。2022年底,市民普遍受新冠病毒感染,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及时治疗,已经感染新冠的刘建吃退烧药后,在负压手术室里持续完成一台台手术,手术结束了,他倒下了。患者在手术康复中,念叨着:“给我做手术的刘医生,这两天怎么没有来病房呀?”甚至有患者问:“刘医生是不是又去支援发热门诊了?”而他不顾亲朋劝说,休息三天后,再次走上岗位。“在家休息也不踏实,来医院看看患者情况,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看到患者逐渐好起来,就是医生最大的安慰。”
慢病管理,重在随访
在慢病管理上,规范化随访,能为患者排除病患,获得良好生活质量。大兴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着京南地区及周边百姓的医疗服务,但区域内社区医院、基层卫生院受服务能力和设备水平的影响,依旧存在慢病管理难的问题。为了促进社区医院、基层卫生院在乳腺、甲状腺慢病管理方面的工作,刘建专门走进基层,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开展相关知识普及工作,促进大兴区乳腺、甲状腺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为了将相关理念和知识普及到位,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的刘建带领着医学生们开展《医学生健康教育素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甲状腺结节为例》等科研教学工作。
除此之外,刘建还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医疗保障工作,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北京冬奥;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组成员进驻天宫院疫情防控指挥部、12345发热咨询热线志愿服务等工作,用自己的力量践行医生誓言。他总是笑着说:“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能参与到各项保障任务中,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