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汉,1902年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县五里镇杨集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勤奋好学,同情广大农民的疾苦。曾念过私塾和小学,后就读于荆门龙泉中学。读书期间,刘继汉深受新思想以及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影响。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和无产阶级的战斗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新的进步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风起云涌。
1922年春,以龙泉中学为主体的荆门学生,在省学联的帮助下,成立了荆门县学生联合会。在校读书的刘继汉积极参加,他与同学们常常通过集会演讲,街头演剧,示威游行等形式,宣传反对卖国、抵制日货、还我青岛、收回租界等内容。
是年冬,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大学学生、共产党员胡孟平寒假回荆,带着《共产党宣言》、《向导》等革命书刊,向家乡人民和进步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后来,胡孟平多次从武昌来到母校龙泉中学,向学生宣传革命真理,给渴求知识的刘继汉以很大启迪。
1924年春,胡孟平陪同革命家萧楚女一道从襄阳来到荆门城关,向城区学生宣传革命形势,启迪人们的思想觉悟。
在校期间,刘继汉加入了由进步学生秘密成立的读书会。他和读书会的成员常在夜深人静时,到僻静之处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中国青年》、《社会史观》等进步书籍,从中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
同年,朝鲜爱国女青年金再天从武汉来到荆门演讲,刘继汉和同学们参加了集会。会上,金再天慷慨陈词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了刘继汉的爱国热情,他对帝国主义列强切齿痛恨,并与同学们一起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通过聆听革命演讲,阅读进步书刊,参加游行集会,刘继汉的革命觉悟迅速提高,逐渐产生了改造黑暗社会的想法。
为了寻求更多的革命真理,中学毕业后,刘继汉奔赴武汉就读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革命活动在武汉三镇蓬勃开展,刘继汉深受这种大革命形势的影响和教育。在中山大学读书期间,董必武等许多革命家常在学校发表革命演讲,刘继汉亲聆他们的教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志向。
1926年,刘继汉在中山大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刘继汉入党后,一边在校继续读书,一边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为了发展壮大革命,他经常活跃在进步学生中间,向他们热情宣扬革命道理。
由于工作需要,刘继汉大学未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在武汉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8月底,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为了迎接北伐军进城,刘继汉和一些进步青年奋不顾身地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表演讲,宣传革命道理,鼓励人们奋起打倒军阀吴佩孚。
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后,武汉地区党组织决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刘继汉受上级委派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回荆门后,刘继汉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宣传发动农民,为迎接新的革命斗争创造了条件。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国从农村到城市,一片血腥恐怖。不久,驻防湖北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也叛变革命,他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到荆门大肆镇压革命。顿时荆门的工、农、妇等群众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革命人士被捕杀。刘继汉等人就地隐蔽。他深入农村,秘密串联发动农民,振兴农会,着手组建农民武装,做了不少的工作。
在革命处于极端危急时刻,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8月中旬,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制定了湖北省秋收暴动计划。为了贯彻上级指示,刘继汉等人加快了在荆门复兴革命运动的步伐。
1927年9月,县委成员尉世筠、刘继汉、张俊之、李廷壁、宁继武等同志首先在沈集邓家院子建立党支部,以入学仪式为名,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紧接着,荆门其他地方也相继建立了党组织。
刘继汉等人遵照上级党组织关于建立农民武装,进行土地革命的指示,通过串亲戚、交朋友等办法宣传群众,并组织群众起来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平均分配土地。这些措施唤起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觉悟,人们踊跃加入农会,跟共产党打天下,闹翻身。农协组织在荆门各地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了扩大革命战果,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1927年12月底,刘继汉在荆南官家洼子主持召开县委会议。在会上,刘继汉双眉紧锁,严肃地指出:“过去革命失败的教训就在于我们没有掌握武装,而让地主掌握了。”他还明确提出了党的主要任务:“扩大组织,发展农民协会,设法掌握武装,打入国民党地方武装——‘自卫队’里去开展合法斗争。”在此指导下,共产党不久即派人打入国民党团防,并掌握了其大部分武装。
1928年元月,刘继汉主持在官家洼子李文宣办的小学里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开展农民武装斗争的问题。会后,还油印分发了刘继汉撰写的关于建立工农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的文章。在刘继汉等人的发动串联下,荆门革命力量逐渐发展壮大。
1928年2月,刘继汉、李廷壁、贺鼎元等人在沈集召开党代表会议。中共鄂西特委特派员尉世筠、周茂平也列席会议。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分析了荆门敌我双方情况,讨论了如何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问题,并着重研究了组织高家畈农民暴动的具体方案。会上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刘继汉当选为县委书记。
从1928年初开始,以刘继汉为首的县委先后领导荆南靳家湖、城西高家畈以及城北农民举行了武装暴动。
1928年2月,荆南杨集、靳家湖一带6000多名农民首先举行暴动,在方圆10多公里的范围内开展打土豪劣绅的斗争,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不久,由于起义力量分散,敌众我寡,暴动失利。
继靳家湖农民暴动后,1928年4月,刘继汉等又发动城西高家畈农民暴动。刘继汉专门请来原中央军校的学生刘金奎、董益三到高家畈指挥暴动。此次暴动规模宏大,上万名农民手持大刀长矛,肩扛土枪土炮,高呼“杀尽土豪劣绅”的口号,向反动势力发动猛烈冲击。他们杀恶霸,烧地契,分粮食,闹得轰轰烈烈。暴动震惊了反动当局,他们立即纠合邻边数县反动武装,疯狂绞杀革命。在敌人的血腥镇压下,此次暴动最后失败。
同年,县委领导城北农民开展了除劣绅、打土匪的斗争。这些暴动虽然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气焰。
荆门地区的年关暴动失利后,中共鄂西特委派尉士筠以特派员的身份来荆门指导工作。在尉士筠的帮助下,以刘继汉为首的荆门县委总结了前段斗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确定将斗争的重点转移到与钟祥交界的北山、与潜江交界的董场、与当阳交界的荆南路等边缘地区,发展党组织,开辟游击区,实行武装割据,创建苏区。
为了适应武装割据斗争的需要,1928年8月,刘继汉等人将靳家湖、高家畈两支突围出来的农民暴动骨干集合起来,组建了荆门县游击队。不久即发展到210人,100多支枪。
荆门县游击队在荆门与当阳、远安、江陵的边界一带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斗。他们杀土豪,袭团防,开仓分粮,发动群众,组建政权,搞得轰轰烈烈,沉重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鼓舞了广大群众的革命志气,为荆当苏区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0年8月,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攻克沙洋,并在沙洋镇压反动头子,开仓济粮,张贴标语,宣传革命。消息传来,荆门广大人民纷纷拥护。刘继汉在家乡杨集一带发动组织了1900多名群众,随同黄光柏等领导的荆(门)钟(祥)京(山)潜(江)天(门)游击纵队,一起开往沙洋与红军会合,被正式整编到红六军。
红军打下沙洋,解决了给养,随后撤走,刘继汉也随军转战。不久,红三军第八师成立、刘继汉被任命为第八师政治部主任。
刘继汉主持的政治部配合军事行动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战场鼓动工作,使部队在频繁的战斗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刘继汉平易近人,他关心部属,经常和战士们聊天,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的尊敬。在战场上,大家都乐意与他并肩作战。
1931年4月16日,刘继汉所在的红三军第八师攻打荆门县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攻克县城。国民党县长兼团总王绍右率残部逃至城北。随后,红军进驻县城。他们打开监牢,释放被捕群众,处决于荆门县衙门的八个反动头子和一个投机分子。
刘继汉来到母校龙泉中学向在校学生热情宣传革命,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红军,当即得到邓家泰、叶云等80余名学生的响应。
1931年9月28日,贺龙率红三军第八师、红七师在城北刘猴集与红九师会师。红军协助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这期间,刘继汉为了密切军民关系,做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工作。
1932年春夏,刘继汉随红三军第八师在荆南沈集一带活动,以牵制敌军对洪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湘鄂西红军的发展和洪湖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1932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几十万大军向湘鄂西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在洪湖和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分兵抵抗。由于敌人兵力过于强大,加上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的错误指挥,导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军被迫转移。1932年秋,刘继汉所在部队撤离洪湖革命根据地,向襄北大洪山区转移。
大洪山区地势险要,谷涧幽深,林大茂密。刘继汉等人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多次进攻。
1936年,国民党反动派再次以大军向大洪山区发动疯狂进攻。刘继汉等率军与敌周旋,巧妙打击敌人。一次,刘继汉所在的小分队被敌人包围了。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刘继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大腿,顿时血流如注。刘继汉对战友们大声喊道:“不要管我,赶快突围!”然后他强忍剧痛,屹立在山路拐弯处的一块岩石边带伤阻击敌人,掩护战友撤退,终因全身多处受伤,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噩耗传来,大洪山松涛怒吼,河水咆哮,军民们失声痛哭。
刘继汉为革命舍生忘死,其战斗事迹和革命精神永远催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