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90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7年,教龄5年。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细致严谨,努力工作。虽不曾取得轰轰烈烈的耀眼成绩,但却始终心系学生,情洒讲台。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她始终相信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都离不开“爱”的教育,在教书的过程更注重育人。那是2020年12月紧张忙碌的期末,刘老师讲授的《企业文化》课程到了提交期末大作业的阶段,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并学以致用。大作业设置为小组完成的CIS设计方案。她始终希望,这份设计方案不仅能体现学生们所学知识,更要融入小组成员们设计过程中端正积极的态度、团队合作及精益求精的精神。
每个小组或多或少在合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锻炼学生们沟通协调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刘老师设置这次大作业的良苦用心。有些同学解决不了问题就跟刘老师抱怨并提出换组、换成员的要求,甚至有些小组成员间因为分工或进度等问题发生争执,女同学被气到跑来跟老师哭泣抱怨分组不合理。一天,下了第四节课,刘老师找来相关学生,首先说明分组要求,其次肯定课代表分组工作的合理性,再次表明大作业设置的目的,随后刘老师分别站在每位同学的角度上帮其分析了矛盾出现的原因以及互相理解的必要。聊着聊着,矛盾解开了,同学们和好如初,似乎再做大作业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动力。刘老师喜欢走近学生,与学生聊天,理解学生的心理,在强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她更侧重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
期末繁忙,刘老师不惜占用自己中午和晚上休息的时间一遍又一遍仔细阅读着每个小组上交的大作业,每一次都会对方案里不合理的内容仔细做好批注。时常工作到很晚,一次夜里11点多,刘老师哄睡3岁的孩子又在挑灯批改学生们的方案,和学生微信交流,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学生张小亮反复修改后仍有多处不足,于是不耐烦的对刘老师说,“老师,您不用这么认真的修改,也不用这么严格要求我们,像我们这种中职学生不就该这样么。”这些妄自菲薄的言语,让刘老师又气愤又心疼,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轻视自己,这样轻视职业院校?关于这个问题,她和学生深夜长聊交流许久,关于人生,关于价值观,关于学校,关于自己……他们聊了很多。刘老师讲了自己身边的一些熟知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别人眼里的“差生”也可以涅槃重生,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出类拔萃事业有成,甚至可以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事后学生深刻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并决心改正。每个小组反反复复修改提交再修改再提交,刘老师共计批改设计方案几十次。她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严格对待每一项工作。期末所有小组提交了设计方案的终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情感,看见了老师的以身作则,更看见了自己努力后的成果。考试结束后刘老师和女儿一起亲手做了一个向阳花的手工摆件送给了那位知错就改的好学生张小亮,希望他日后人生的每一天心向太阳,身披阳光。
每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刘老师都坚守“爱”的教育这颗初心。2021年9月,刘老师由于工作调整,转岗行政工作,由专任教师转为兼任教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她始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班级不同的学情,遵循科学的施教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嘴,实行爱的鼓励教育,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工作越加繁重复杂,但是她依旧潜心钻研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精心制定课程标准,目的就是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到2022年期间,多次教学考核名列前茅,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和肯定。
教育是终身奉献的事业,以自己涓涓的爱心流水,浇灌着生命的五色土,希望苗儿能向阳而生,充满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