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刘晓光

刘晓光

「双辽市森林公安大队退休干警」

  刘晓光,男,1956年3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森林公安大队退休干警。从1997年起,刘晓光殚财竭力护鸟植绿,用28年的时间将一片荒地、两株树、三只鸟变成七公顷林地、三万株树、万鸟翔集,用实际行动交上属于他的“生态答卷”。刘晓光曾荣获“吉林好人”等荣誉。

  从“两株树”到“万木林”:一颗初心染绿荒漠

  早上天刚放亮,68岁的刘晓光便准时走出家门,穿行在这片早已烂熟于心的林木之中,巡视、修剪树枝、清理鸟粪,开始一天的工作。

  刘晓光曾是双辽市森林公安大队干警,1997年双辽市八一湖边只有一片荒地和一片涝洼塘,从那时起他开始在这里开荒植树造林。刘晓光说:“我一直记得老领导和我讲的一句话,‘种树就是积德,爱生态就是行善。’只要有空地,我就栽树,栽树没够,每年都得栽。”他每年购买百余株树苗,凭借着多年林区工作的经验,再自己培育一批树苗。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经过28年的辛勤劳作,曾经的荒地已成为有3万多株树木的“绿色海洋”。

  从“种树人”到“护鸟人”:以生命倾听自然之声

  鹭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生态好,鹭鸟归”便是其写照。

  林业系统的工作经历让刘晓光对自然生态有着深入骨血的热爱。随着树木成林,一批又一批鹭鸟在此筑巢,孵化出一窝窝幼鸟,这让刘晓光很有成就,从此开始了爱鸟护鸟的旅程,让他也从“种树人”变成“护鸟人”。刘晓光家中有各种鸟类相关的书籍,从单一的喜欢鸟到全方位地研究如何护鸟,这位已两鬓斑白的老人仍在坚持每天学习鸟类相关知识。他的耳朵“认得”很多种鸟鸣,听得懂鸟鸣是高兴,还是忧伤、惊恐。

  春季候鸟纷纷归巢,刘晓光会帮助它们对不牢固的鸟巢进行加固。由于鹭鸟的粪便具有酸性腐蚀,树木易遭到破坏,为了不影响树木生长,刘晓光每天都到林中修理树木、清理鸟粪。夏季鸟儿到了繁殖期,最怕受到惊吓,刘晓光会加强对树林周边巡护。有时遇到想捡走掉在地上的幼鸟或大声喧哗惊扰鸟群的人,他都会义正词严地劝阻,在他的“强势守护”下,鸟群得以不断繁衍壮大。

  “鹭鸟成群地飞来飞去,鸟鸣声不绝于耳,这是我最喜欢的场景。”谈起鹭鸟,刘晓光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今,在刘晓光种植的林木里,鸟类数量已从最初单一品种的几只白鹭壮大到现在多品种鸟类一万多只,包括白鹭、苍鹭等国家保护动物。

  从“孤勇者”到“引路人”:倾尽所有只为青山常在

  与鹭鸟相伴的日子是轻松快乐的,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附近有不少村民承包鱼塘,鹭鸟常去捕鱼,给鱼塘造成损失,人与鸟之间矛盾不断。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也为了给鸟儿们提供充足的食物,2011年,刘晓光自己在林间挖出两个总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水塘,每年花费1万余元购买鱼苗投入水塘进行饲养,为鸟群提供食物。除此之外,刘晓光还在自家院子里种植玉米,磨成玉米糁,秋冬季撒到树林里为本地的北方留鸟补充食物。从种树到喂养,刘晓光倾尽积蓄,开始不被家里人理解,随着时间流逝,家人们慢慢地被他的坚持所打动。28年来的风雨无阻和不为名利的付出与坚守,让家人们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以前不理解他,想着种好自己的树,看护鸟干吗?随着老刘的保护,鸟类不断增多,我也喜欢上鸟了,等鹭鸟都回来,每天早上我俩都先去看一圈鸟,再回来做饭。”刘晓光的爱人笑着说。

  “白鹭高高立,青映暮天飞。爱心守苍鹭,但使群鸟归。”每当鹭鸟们如约来临,刘晓光总是习惯坐在树林中的长凳上,看一看这些“老朋友”。

  在这位老党员心中,3万株树是生态日记,万鸟齐飞是最美勋章。28年过去,刘晓光的初心从未改变。已年近古稀的他坚定地说:“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爱鸟护鸟是守护绿水青山,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保护爱护鸟类,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只要我在一天,我就会继续守着它们一天。”在刘晓光的带动下,附近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刘晓光相关资讯: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刘晓光】同名的人物

    刘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