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滢,女,回族,1988年7月生,中共党员,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长期专注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走进社区、学校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难题,个人累计提供超3000小时公益辅导。她推动建立“营营老师”志愿者服务体系,累计帮助超10万个家庭。她带头研发家庭教育AI咨询平台,为家长提供网络管理、亲子沟通、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指导,通过轻松易学模式,帮助家长缓解焦虑,促进建立和谐亲子及家庭关系。马滢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以心换心 帮助修复家庭关系
“我想和妈妈亲近一些,所以我尝试和她开玩笑,但妈妈总是不高兴,她不懂我们的‘梗’。”16岁的凤儿(化名)自幼缺少父母陪伴。后来,她的妈妈回到了家中,但因早年的情感缺失和沟通不畅,母女关系始终紧张,凤儿因此沉迷网络游戏宣泄情绪。最终因心理压力过大,母女选择向家庭教育专家马滢求助。
为了帮助凤儿修复和母亲的关系,马滢从增进双方理解和改善沟通方式入手。在与凤儿的交谈中,马滢引导她理解妈妈的成长背景,并建议她尝试与妈妈分享自己熟悉的话题,再逐渐引入网络世界的新鲜事物。凤儿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感到内疚,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妈妈。马滢将这些反馈分享给凤儿的妈妈时,妈妈感动得声音哽咽,表示自己因早年未能陪伴孩子而感到遗憾,现在希望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她像朋友一样相处。
在马滢的鼓励和引导下,凤儿和妈妈开始尝试理解对方。凤儿坦言,比起游戏带来的短暂快乐,她更需要的是妈妈的理解与陪伴。而妈妈也努力去了解年轻人的文化,表示自己会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凤儿开始主动和妈妈分享学校的趣事,妈妈也学会了回应她的幽默,两人有时还会一起玩游戏,欢声笑语让她们的心越走越近。
组建队伍 共创健康网络环境
马滢不仅是家庭教育专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对如何围绕网络防沉迷与未成年人进行有效沟通有着深刻的体会。工作中,她凭借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帮助无数家庭走出因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带来的困境。她说:“这份工作不仅是简单的咨询辅导,更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它需要、也值得你全心投入、用心付出。”
为推动健康网络环境建设,她经常走进社区、学校,分享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与心理健康知识,努力让科学有效的家庭网络素养教育方式惠及更多家庭。在一次线下活动结束后,一位妈妈的话让她印象深刻。那位妈妈表示,自己之前对如何教育孩子走出网络沉迷毫无办法,但通过马滢的分享受益匪浅,并希望她能再来。这让马滢感受到家长内心的焦灼与无助,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与信念。
为了扩大影响力,马滢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家长组建志愿者队伍,引导他们从受惠者转变为施惠者,从“淋雨”到“撑伞”,以切身经历进行现身说法,将教育经验真正送进更多家庭。在她的发起下,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汇聚28万名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在线上,志愿者们通过平台为广大家庭答疑解惑;在线下,志愿者组建了35支核心志愿服务队,广泛传播未成年人健康用网知识,服务范围覆盖8个省、29个城市,累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活动237场次,帮助家长们有效解决家庭网络素养教育中的实际难题。
研发课程 惠及更多家庭
在推动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马滢持续关注如何构建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家庭网络氛围。她发现,很多家长的困扰在于虽然懂得教育道理,却不知道如何取得好的效果。曾有一位家长告诉她,自己花钱购买了网络教育课程,但对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具体操作和效果并不清楚,且咨询费用高昂。针对这种情况,马滢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优质的、公益的教育资源推介给更多家庭。
凭借超过3000小时的网络安全公益辅导经历,马滢研发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针对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防沉迷、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等定制配套课程,为广大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这套模式在实际使用中收获了98%的有效反馈率。
为了让广大家庭真正长久受益,马滢还尝试解决家长在家庭网络素养教育中的操作“堵点”。她带头研发家庭教育AI咨询平台,教育内容涵盖网络管理、亲子沟通、亲子关系、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通过交互视频、任务打卡等轻量易学的模式,手把手地帮助家长从学到做。
马滢用自己的专业与奉献守护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她不仅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更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研发教育课程等方式,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传播给更多家庭。她的努力,正在为无数孩子和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