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龙华,男,1972年10月4日生,四川珙县巡场镇双河村人。珙县互助公益协会副会长,巡场镇人大代表,珙县6.17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O19年宜宾市优秀志愿者。
一个热爱公益、无私奉献的人,时刻想到的是如何去帮助别人。在国家利益、广大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彭龙华首先想到和做到的是“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背影….从加入公益组织至今,各个边远山区的贫困家庭、多个重病患者、残疾困难户的家门前留下了他的足迹,敬老院的老人们记住了他这张充满热气而微笑的慈善面容。到目前为止志愿服务时间3000多小时,帮助的困难户近200户,慰问的老人达300多人。
尤其在6.17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在自身房屋受损的情况下,顾不上安抚和照顾家人,早出晚归正整连续工作17天,负责金河新区最大的安置地点的救灾物资发放、搭建帐篷、维护秩序、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同时还要还要接受协会安排的其他安置点协调工作,在面宽量大的超负荷工作下,他从来没有叫一声苦和累。
自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来,威胁着神州大地每一个宝贵的生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让彭龙华焦虑不安,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总想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做点什么。
当疫情不断的升级,形式越来越严峻时,2020年1月23日,协会随即召开理事会研究部署抗击疫情防控工作。彭龙华作为协会的副会长,首先请战要求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岗位去从事志愿服务,从1月30日接到政府安排工作开始至今,他就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在理事会的安排下带领40多名志愿者协助三个社区开展入户排查近4000户,经过调查摸底后在城区最关键的地方设置疫情防控点13个,每天负责安排、协调40名志愿者开展疫情检测工作,要求每个志愿者必须认真、严肃对待疫情的检测和登记工作,不定时的在各个疫情防控检测点进行巡查和指导,确保每一个疫情防控点工作到位,关键时期不出现错误的问题发生。
由于疫情每天都在升级,各个地方都实行了交通和出行人员管制,协会考虑到防疫一线人员由于交通管制可能出现用车困难造成出行不便,立即组建了爱心车队,彭龙华首先积极主动参与,协助理事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就组织了一个有116辆车的“互助公益爱心车队”,接受防疫指挥部统一调遣,提供应急服务。受理事会任命任爱心车队队长,担任爱心车队的管理和运行。
爱心车队每天出动30辆车、分别接送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志愿者和补给防疫物资,大大解决了医护人员、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出行难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分别在城区和村庄安排多个小组车辆搭载高音喇叭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巡回宣传,通过多个小组的爱心车队巡回宣传,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和遵守政府有关规定的重要性,都在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并对爱心车队的无偿服务给予充分肯定和由衷的敬佩。截止到2月24日止,爱心车队共出动车辆400余台次,服务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1300余人次,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志愿者,彭龙华觉得自己是合格的,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但作为一个家中的晚辈,彭龙华觉得愧对父母,是一个不称职、不合格的儿子和女婿,因为每天早出晚归做志愿者,没有时间照顾家人,没有时间去经营自己的拼车公司。彭龙华的岳父患食管癌一年多了,他的岳母又在今年春节期间诊断出患肺癌晚期正在住院治疗。本该时时刻刻陪伴在二老身边,关心和照顾两位老人,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彭龙华无暇顾及家庭,他把照顾老人的重担全部交给了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只是偶尔在午餐时候抽出时间去陪陪老人,对此,这个年近50岁的中年男人感到深深的愧疚和亏欠。
其实,作为防疫志愿者的工作又何尝不辛苦了?由于把自己的私家车无偿借给巡场镇卫生院使用,每天清晨,彭龙华都要走几公里路再坐朋友车到县上参加防疫工作,七点过,彭龙华就已经在卡点执勤了,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由于大量的用嗓,声音嘶哑,声带充血;一日三餐经常都是以泡面充饥,很多时候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而彭龙华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责无旁贷!”。彭龙华用自己平凡的举动,默默演绎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诠释了一名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和使命,为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惧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