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洪兰,女,1970年4月生,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街道平堡村村民。30多年前,阮洪兰在清楚丈夫家中有一个先天性瘫痪且智力不足1岁的姐姐的情况下,毅然加入了这个家庭,从视力一级残疾的婆婆肩上扛下了照顾残疾大姑姐的担子。婚后,阮洪兰每天尽心照料姑姐起居,耐心喂她吃饭、穿衣,帮助处理排泄物,尤其是姑姐生病住院时,她24小时陪伴左右。多年来,得益于阮洪兰无微不至照顾,姑姐身体健康,身上从未有过异味和褥疮。在阮洪兰的影响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也都孝顺长辈、相互关爱,并慢慢接过阮洪兰手中的接力棒继续照顾家中老人。
“她就是我的亲姐”
阮洪兰的大姑姐张桥秀,先天性瘫痪且智力不足1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婚前,丈夫张建能如实告知家中情况,阮洪兰坚定回应,只要一家人勤劳和睦,没有过不去的坎。
婚后,为了给大姑姐更贴心的照料,阮洪兰和丈夫将她安置在冬暖夏凉的木屋。每天清晨,阮洪兰准时生火,然后为大姑姐换尿布、穿衣、梳洗,再抱她到火炉边,一家人围坐共进早餐。丈夫曾担心她嫌脏,她却表示:“姐姐的卫生都是我打理的,她假如脏或者臭,责任都在我身上。”阮洪兰说到做到,张桥秀的生活环境始终干净整洁,毫无异味。
曾经有人劝阮洪兰将张桥秀送到敬老院,她坚决拒绝,“她是我的亲姐,交给外人不放心。饭同甑,菜同锅,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绝不落下姑姐一口!”质朴的话语,满含深厚的亲情。2018年,公婆相继离世,有人断言张桥秀“没有父母照顾,活不过半年”,阮洪兰没有理会,依旧精心照料。2021年初,张桥秀感冒高烧,阮洪兰心急如焚,喂药、打点滴、用中草药泡脚,整宿守在床边,家人朋友也纷纷加入照料队伍。在大家的悉心呵护下,张桥秀转危为安,阮洪兰却瘦了一大圈。
“我们都是一家人”
“明事理、有良知”是阮洪兰的真实写照。2012年,小叔子在广东务工时昏厥,被查出患血液型扩散脑膜炎,急需高额治疗费用。阮洪兰毫不犹豫拿出多年积蓄,还主张卖掉家中的耕牛和驮马,凑齐20000元,让小叔子得到了有效救治。2018年8月,收到本科录取通知书的侄儿满心忧愁,因家庭生活困难,打算放弃学业外出务工。阮洪兰得知后,立刻让丈夫带上一笔积攒的费用,送到临县,让侄儿顺利踏入大学校园。
在阮洪兰看来,亲情更重要,有钱买不到亲情,钱没了可以再挣,亲人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当被问及为何对大姑姐如此尽心,她说:“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都有困难的时候和老去的一天!”
丈夫对阮洪兰的付出满怀感激,“她很勤劳,对家人特别好,虽然前些年生活很艰苦,但她始终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全家人都记她的好,家里面有她就感觉特别温暖和幸福!”谈及妻子,张建能满脸幸福,直言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娶了这么好的妻子。
优良家风代代传
曾经,阮洪兰家是寨上的贫困户,在她和家人的辛勤努力下,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修建了两层新房。生活条件改善后,她始终心怀感恩,积极回馈社会。在阮洪兰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勤劳能干、热情实诚;女儿善待公婆,家庭美满;孙子孙女聪明懂事,常给瘫痪的姑奶奶喂水、送水果。在这个三世同堂的小家里,孝老敬亲的接力棒代代相传,温暖的家风不断蔓延,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