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明,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杉子岭村村民。一位年逾古稀且身患疾病多年的老农人,用他的善良和英勇,多次挽救不慎落入池塘的村民,甚至时隔25年两次挽救了同一个女孩的生命,是时光的倒转还是精神的永恒,不管何时何地,他都会在紧急时刻奋不顾身纵身跃入池塘,好像他是这里的守护神有责任担负起这项重任。他的行为彰显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内涵,是见义勇为的典范,更体现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优良作风。
舛运相交再次跳入池塘
时光穿梭,因为唐克明的家比邻鱼塘,而这片鱼塘水很深,孩子们常因高温酷暑在此处戏水玩耍,他总是会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淘气的孩子还会回应“唐老伯知道了,我都背下来了啊!”也许是坚守的力量,也许是命运的交合,时隔25年,唐克明再次跳入池塘,救起了25年前就再次掉入池塘的小女孩。
7月17日下午,正在自家厨房做晚饭的唐克明,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呼喊声:“救命,救命!”他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循声查看,他一眼就看到了家门口的山塘里有一辆红色小轿车,车头扎进了水里,还在下沉,只露出一小截车尾。随着加快的脚步,他走近隐约看到车内被困一名女子,她的头被玻璃窗卡住了,整个人不停地抽搐哭泣。唐克明一眼认出了这名女子是同村村民徐灿,同一时间,徐灿也看到了唐克明,赶紧呼救:“唐爹,快点来救我!找个……锤子来砸窗子,快点……”唐克明闻言立即冲回家里,拿起锤子赶回水塘边。为减轻阻力,他迅速脱下长裤和鞋子,跳进水里。游到车辆旁边后,唐克明提醒徐灿把头偏向一边,然后使劲砸窗,连续砸了四五下后,车窗终于被砸开了。“不要慌,别着急,把手给我,我拉你出来。”唐克明一边施救,一边沉着冷静的指挥徐灿,还不忘安慰她,让她缓解紧张的情绪。几分钟后,徐灿终于被唐克明救上了岸。
事后,徐灿表示当时情况真的很危急,因车子落水后操控系统自动升起了玻璃,为了抓住逃生机会,自己用手抓住了车窗玻璃,把头伸到车外呼叫求救,结果被牢牢卡住,完全动弹不得。当看到唐爹的那一刻,就像看到了“救星”,觉得自己有救了。每次说起当时的情景,都会特别后怕。其实,这是唐克明第二次救徐灿。
第一次是在25年前。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徐灿特别贪玩,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不会游泳的她在池塘边玩水,不小心滑了下去。千钧一发之际,唐克明赶紧跳下水把她救了上来。事情发生后,唐克明担心年幼的徐灿回家被父母骂,便没有告知其父母,只是提醒她以后不能私自玩水。“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啊,唐爹以前就救过我女儿,都没听他说起过。”坐在一旁的徐灿父亲听说这段经历,感觉特别吃惊的同时又充满了感激。说到这里,徐灿已经眼含泪花,她伸手抱着唐克明说道:“感谢唐爹,谢谢你救了我两次,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唐克明轻拍徐灿的肩,一脸慈祥地笑着说:“不用谢,你以后要注意安全,不要再遇到这种危险情况了。”
忘我救人彰显无畏精神
朴实无华的唐克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大无畏忘我之情,当他被问及那一刻的心情时,他有些懵,甚至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当大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会义无反顾地奔赴,释放自己的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一盏小灯,却展现出了唐克明的忘我精神。
也许在救人的那一刻,他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加工,而是潜意识让他不自觉发生应激反应,随着女孩的得救,他的心情也平复了,这就是忘我的强大力量。他会不自觉地说“现在是好时候了,日子好了,家家都开上小汽车了,但是安全问题还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细节而断送了不该离去的生命”,这就是他发自心底的那个声音,在那样紧迫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家人,就只想救人。这样的见义勇为精神值得我们去发扬,这就是新时代老一辈传承给我们的忘我精神,时代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需要服兵役时他会是第一个争取报名的,乡村小学缺老师的时候他会一人肩多科的班主任,而误入泥塘的落水人,他更会第一个冲上去救下落水人,他的精神从不因外源而有所耽搁,他的内驱力也在岁月的积淀中不断激发和夯实,这就是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砂子岭村的“热心肠”。
他的热心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上,更还有精神层面的忘我。他总会随身揣着收音机,那里总是播放着国家大事,干活的时候他会跟周围人聊上一聊,他觉得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含着糖块出来的,孙子孙女回家的时候他也会嘱咐他们善待周围人,还会说“你帮别人了,等你需要人帮助时那可多着呢!”这样简单的道理,他习惯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最有深意的话语,“应帮尽帮”是他的口头语,也是他这几十年以一贯之的行为准则。记得1972年村里的哑巴落水,因为不会说话她没法喊出救命,可是听到“扑腾”一声的水声惊动了唐克明,他习惯性朝声音方向看去,义无反顾地跳水救人,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而有的事情还是从邻居的嘴中听说的,他很少自己向别人说,因为在他心中帮助受难人是他该做的事情,这也是岁月沉淀下的朴实无华的务农人。
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
当面对多次救人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部队教会我当面对群众困难时,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果断刚毅使出援手,这是我的使命。”唐克明是四十多年前参军入伍,五年的兵役生活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这也许就是面对有人落水时,他会毫不畏惧的跳入水中救人。尤其是现在年过古稀,他的军人本色从未褪色。
在救人事迹被发现后,各级政府、社会团体过来慰问的时候,唐克明总会特意强调“感谢大家来看望我,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没必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我只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军人,看到群众危难之时,都会这样做的。”虽然是已经退伍四十多年的老兵,但是每当“八一”来临时,他都会像重大节日一样,早早起床,叫上儿女去听国家对于军人的关怀慰问,这种简单的行为也奠定了他的家人对军人神圣的认识,也使他们长大后积极为国奉献,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是家训的绵延,更是军人本色的继承。
生活里的唐家人都是乐于助人的,他们愿意付出、愿意帮助别人,当洪水来临时他们会冲在一线,虽然唐克明会担心他的儿女,但是他还会在电话里嘱咐他们既然群众需要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奋进,这就是中国老兵本色。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永远在唐家人上空旋绕,这也是中国军人最真实的写真。 一把锤子挽救了一个生命,一声嘱托肩负了一个时代。时代给予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还予时代大无畏的精神。不管是蹉跎岁月,还是迈进新时代的我们,以无以饱满的热情向前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照下,无论是年过古稀的唐克明,还是哇哇叫响的孙辈儿啼,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诞生。见义勇为的事件不一定会天天发生,但是25年后再相遇注定见义勇为的力量永葆青春,这是时代赋予它的意义,而今天唐克明用自己的事迹行动又再一次点亮见义勇为的星星之火,这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他完美诠释了忘我精神、军人本色,这就是唐克明口中的简单小事,而他就是村民心中永不磨灭的“热心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