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武,男,1977年7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南平市延平区分公司内勤聘用人员、南平市延平区义工协会会长。王桂武17年如一日乐善好施,无私援助两位残疾兄弟11年,牵头成立义工协会帮扶困难群众,带领全家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王桂武先后获评福建省邮政公司(十佳)投递员、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福建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福建好人、福建省邮政系统防疫先进个人等荣誉。
君子一诺 千金不易
王桂武的志愿服务活动始于2008年。作为一名邮政投递员,他独自肩负起了延平区杨真片区的全部投递任务。在一次投递中,他走进了杨真路18号6栋202室,那里住着两位命运多舛的残疾兄弟——71岁的薛某宁和65岁的薛某锡。薛某宁因小儿麻痹症双腿无法行走,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极为微弱;而他的弟弟薛某锡则饱受精神分裂症之苦,且因白内障完全失明。他们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家中更是简陋至极,连一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
王桂武初次踏入这间小屋时,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了他。薛某宁用尽全身力气挣扎着从地板上爬起为他开门,而薛某锡则无助地坐在一旁。两兄弟相依为命,生活艰辛。那一刻,王桂武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责任感,他向薛某宁两兄弟许下了坚定的承诺:“以后,家里有什么事,都告诉我。”
这一诺,便是千金的责任。从此,王桂武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他不仅是投递员,更成为了薛某宁两兄弟的守护者。他帮老人买菜、寄信、打扫卫生、取生活费,甚至更换家电。尽管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宽裕,但他总是想方设法为两兄弟改善伙食,自掏腰包购买肉、鱼等食材。他还带着薛某宁去看元宵灯展,让老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和世界的美好。这段无私援助的故事,持续了整整11年,直到2019年7月,薛某宁两兄弟相继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薛某宁老人依然念叨着王桂武的好。这段跨越岁月的情谊,成为了王桂武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由己及人 以爱传爱
面对家庭的重重困难,王桂武从未退缩。他的妻子因小肠肿瘤切除手术需要长期治疗,孩子正在上中学,而母亲和哥哥都是精神病患者,整个家庭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他一人肩上。尽管生活拮据,王桂武却总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正是因为这样艰难的家庭条件,让王桂武一家人都更能体会那些困难群体的心酸和无奈。王桂武的妻子常年带病参加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他的儿子3岁就和父亲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利用自己作为投递员的工作便利,王桂武长期致力于为社会困难群体送去关爱与帮助。2009年,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组建了延平区义工爱心团队,起初只有10余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2014年,延平区义工协会正式成立,如今注册会员已发展至300余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奉献爱心的宗旨,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据统计,协会已累计帮扶7万多人次,发放帮扶资金及慰问品总额超过100万元。此外,他们还组织了120多场次的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到2400余人次。
微善先行 汇聚大爱
十七载春秋,风雨兼程,王桂武从一名普通的邮递员成长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志愿服务时长已悄然累积至3860多个小时。他常说:“爱,是循环不息的。我们家虽不富裕,也没有超凡的能力,但投入时间做公益,就是在积善行德,既帮助他人,也温暖自己。”这份信念,他不仅自己坚守,还时常用来勉励妻子和儿子。
2021年与2022年,王桂武夫妇相继与南平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无偿捐赠协议。2022年除夕夜,妻子安详离世,并实现了她生前无偿捐赠遗体的愿望。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一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仅在短短4个多小时内,就为王桂武一家筹集了6万余元的手术费用。面对这份厚重的爱心,王桂武却婉拒了更多的捐助,他说:“只要够这次手术和医药费就好,我们一家十几年来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却收获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这么多关爱。我们不能再过多地麻烦大家。”
作为志愿者,王桂武的每一次付出都充满了骄傲与自豪。他难忘那些受助群众从无助到欣喜的转变,更珍惜团队每一次尽心尽力帮助群众后收获的满满成就感。在这条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所在。他坚信,只要每个人都愿意多做一点好事,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暖。他常说:“微善我先行,点滴小善汇聚成世间大善,点滴小爱集成世间大爱。”这份信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