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1850年1月1日-1904年8月4日),字幼霞,又作幼遐、佑遐。自号半塘老人、半僧、鹜翁、半塘僧鹜。人称“乌衣巷佳子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中国清代词人、官员。
王鹏运少有才名。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人。次年,考进士未中,优游京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内阁中书。光绪十一年(1885年),升内阁侍读。光绪十九年(1893年),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转礼科掌印给事中。王鹏运直言谏诤,曾上书反对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驻跸颐和园、请办京师大学堂等。支持康有为变法,多次代其上疏,屡次抗疏言事,几罹杀身之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王鹏运弹劾荣禄,次年,得请离京南下,寓扬州,主持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王鹏运病逝于苏州两广会馆,享年仅五十六岁。
王鹏运是“晚清四大家”之冠,使常州派词论发扬光大,况周颐《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皆源于此。王氏被视为清词第三期创始人,开临桂词派先河。他身处清廷风雨飘摇之日,字里行间蕴含伤时之痛、故园之思,极具时代意义。其以词吟咏中国近代第一部西方翻译小说《茶花女遗事》,是中国文学史及中西方文学交流史上一个亮点。王鹏运词著丰富,早年有《四印斋词卷》,包括《袖墨集》《粱苑集》《中年听雨词》。后依次编定《半塘词稿》。王鹏运独立创作及联句之词900余首,晚年亲自删定《半塘定稿》两卷,存词139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