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月奔,男,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一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专家,现担任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他始终坚守在重症医学的最前沿,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在救死扶伤的路上默默前行。在援疆的广阔舞台上,他致力于学科建设、技术传播、人才培养,凭借“以院包科”的独特优势,推动了学科的纵深发展,并荣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及“2023年度优秀援疆专家”等殊荣,成为医疗援疆路上的璀璨明星。
守护患者生命线
刚进疆一周,汪月奔就遇到一位遭遇车祸的9岁柯尔克孜族小古丽,她全身多发严重骨折、失血性休克、命悬一线!汪月奔立刻组织多学科讨论确定了休克复苏、清创修补、骨折修复的“三步走”的方案。小女孩历经近4次换血、3次手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在随后的1年里,汪月奔又四处奔波,为其寻找最合适的小儿骨盆创伤修复专家和康复医学专家,每次复诊都为患儿提供力所能及帮助。小古丽一天天好转,从卧床到坐起,再到站立和行走,她又重回校园。当问到她长大想做什么时,小古丽含泪回答说:“长大以后,我想当医生!”汪月奔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汪月奔通过调动院内院外、本地和后方医疗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柔性援疆等多形式、“立体式”救援,救治了很多危重症患者,仅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就达30余例,达到了100%的救治成功率。
助推急救一体化
在阿克苏地区这片广袤大地上,重症患者的院际转运一直都是难题。“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太大怎么办?那我们就下去!”汪月奔说。
新和县的库尔班大叔突发剧烈胸痛、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当地医院经过积极救治后血压仍需大剂量升压药维持,心脏只有微弱的活动,生命在死亡线上徘徊,亟需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汪月奔接到电话后立刻组织体外膜肺氧合(ECMO)生命支持团队,携带设备奔赴230多公里奔赴新和县,抵达后迅速行ECMO上机支持,成功打通了生命通道!又迅速将患者转运回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并协调院内胸痛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这也是南疆首次长距离的ECMO转运。经过汪月奔带领的团队300多小时的坚守,库尔班大叔顺利拔除ECMO置管后停机,脱离生命危险。
“不仅仅援助一家医院,更要把技术带给整个阿克苏地区”,这是汪月奔对自己的要求。汪月奔经常奔赴各县市急会诊和巡讲,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新技术的开展,将ECMO等技术带给各地医院,并建立危重患者联合救治机制,助推了阿克苏地区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
为医疗培养人才
汪月奔与阿克苏地区七县两市22位医生进行了援疆“师带徒”签约,是历来帮带学员最多的援疆干部。对学员实施“八个一”计划,开展重症医学专科理论基础、ECMO、重症超声等系列课程培训,培养了一批急危重症的骨干人才。
此外,他还引入后方重症小组团柔性援疆,协助科室建立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室、挂牌重症临床研究中心联盟单位,在医教研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和帮扶。
目前部分学员已经可以独立开展脉搏指示连续气管镜引导下气管切开、重症超声、ECMO等技术。他鱼渔双授,培养出一支支带不走的队伍。
从抗击疫情的前线到援疆的深处,汪月奔始终不忘初心,勇担重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重症医生的使命与担当。无论是驰援海南的千里逆行,还是援疆路上的风雨兼程,他都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无私大爱,架起了一座座连接生命与希望的坚固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