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仲武,男,1972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大泉林场副场长。万仲武从事果树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等工作20余年,为灵武长枣产业的发展、枣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万仲武曾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勇做“研究员” 让灵武长枣成为四季常鲜的“神果果”
“以前种的长枣没有水分,嚼起来像棉花一样,村民们卖不上好价钱,只有把长枣的品质提上去,老百姓才能有好收成。”万仲武说。为了提升枣果品质,他通过不断研究,总结出了肥水一体化应用措施,创造出了果树所需的环境,实现了设施温棚长枣的稳产、高产、优质。
改良后的灵武长枣甘甜可口、汁多脆甜、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珍品”,但保鲜难,上市期只有30—60天。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万仲武又潜心研究,终于在2015年成功研发出了灵武长枣提前上市、延后上市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了设施温棚鲜枣比全国其他鲜枣提前5个月上市,成为全国上市最早的鲜食枣,销售价格达到400元/公斤,亩产值10万元。同时实现多季节生产、错峰上市,上市时间由20天增加到200天,初步实现周年供应。
乐做“推广员” 让灵武长枣成为枣农增收的“金果果”
“我以前不会种长枣,10年前,我只种了一亩长枣。后来万仲武场长将新技术传授给大家,他经常搞培训,升温期就培训‘整形修剪’,花期就培训‘保花促果’,果期就培训‘水肥管理’,手把手地指导我们掌握设施温棚长枣的生产管理技术。现在,我自己种的和与别人合种的枣树有100多亩,年收入超过百万元。”东塔镇新园村村民李志明颇有感触地说。
一人富不是富,一域优不是优。为了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种植灵武长枣致富增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万仲武建立了“万仲武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组织培训从事设施温棚果业管理农民700多人,使一大批农民掌握了反季节长枣的生产管理技术,累计接待本市及周边市县参观学习培训来访人员1万余人次。指导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本科、硕士实习生120余人,为灵武长枣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保障。指导培育宁夏大秦枣业合作社等5个自治区级设施红枣示范基地,累计示范推广设施灵武长枣栽培新模式、新技术3000多亩,实现鲜枣亩均增产200公斤以上,特级和一级优果率提高到80%以上。
“我们设施温棚长枣的成熟日期一年比一年提前,这都离不开万仲武场长的技术指导。上市早也就意味着经济效益高,2024年,首笔灵武长枣线上交易单价达到了230元/斤。”某枣产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杨旺高兴地说。
甘做“服务员” 让灵武长枣成为实干担当的“靓果果”
躬身入田野,只有奉献与付出才能收获硕果累累。万仲武始终坚持“干”字当头。每天迎着朝霞出门,披着星光回家,管理240余个温棚的枣树。别人对他的印象从来都是打药机肩上背,修枝剪随身带,一身工作服一身土。尤其每年冬天,夜间气温低于零下20℃时,他总是带领工人在温棚内生炉子。担心夜里炉火熄灭,他就每隔两小时醒一次,骑着三轮摩托车,顶着凛冽的寒风,为温棚送炭添火。他领办的千亩设施经果林基地,年均产值达660万元以上,成为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的灵武长枣核心产地,基地每年解决周边农民就业6000人次以上,增收300万元以上。
多年来,万仲武以场为家,“所有来基地调研的专家学者都知道他节假日不休息,来基地调研观摩前从来不打招呼,直接到基地打电话问他在哪个温棚,他一准在。”林场职工韩梅说。
面对荣誉,万仲武笑着说:“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对我多年从事灵武长枣设施温棚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未来积极探索灵武长枣周年生产的激励与鞭策。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和泥土打交道,为老百姓干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