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栋,出生于1987年,江苏泰州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主任工艺师。2012年东南大学机械专业硕士毕业,同年入职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掐指一算,在上海电气已经工作了近12个年头。
打造“硬核”移动工厂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地,对燃煤性机组的煤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服务改造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当前,能源装备升级改造主要面临改造任务量巨大和返厂改造周期很长的困难,国家煤电升级急需一种更高效的改造模式。于是,“移动工厂”应运而生。
魏栋至今难忘2017年,执行西柏坡项目时的日日夜夜。
西柏坡项目的机组不是上海电气出品,显然,改造将会带来例如机组机型差异、图纸信息不足、现场服务沟通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当时就遇到了“拦路虎”:高压插管堆焊硬质合金去除难度大。由于材料硬度极高,操作空间异常狭小,常规设备根本无法加工。一时间,改造陷入了困境。
在“移动工厂”负责人带领下,团队深入研究结构特征,提出“改制现有设备”的解决方向,以缩短研制周期。经过试验测试,最终借用车间常用的吸铁钻作为动力源,巧妙地通过莫氏接柄设计新的动力传动系统,安装刀排实现了切削。
“那件事对我启发很大,从中得到两个结论,一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二是办法肯定比困难多。最近,这套方案还被我们应用到了海外电厂,厂里用最小的成本,实现了价值最大化。”魏栋微笑着说。
以工艺创新驱动产能升级
回望职业生涯,魏栋已记不得改进优化了多少工艺方案。虽然是“万能”的工艺工程师,但他一直认为高手在民间,很多生产上的金点子都来自一线员工,比如上汽钢铜销自制就是个典型事例。
汽轮机转子在动、静叶片装配时,叶片底部用于胀紧的小配件就是俗称的“钢销、铜销”,正式名称为填隙条。在转子装配工艺中,它属于“小配角”,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一年累计下来用量不少。近年来,汽轮机车间装配工段的师傅们把目光瞄准了填隙条的节能降本上,在首席技师张懿带领下,师傅们开始试验性尝试,结果发现填隙条完全可以自制,且降本空间巨大。为了这个降本项目,魏栋和团队发挥聪明才智,通过优化制造工艺,改进滚压设备和自研冲剪设备,攻克生产技术难点,大大缩短填隙条生产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以工艺创新驱动产能升级。
助推重型燃机中国制造
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一直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手中,大力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刻不容缓。近期,魏栋就深度参与了某重点F级重型燃气轮机的项目建设。
从项目开始阶段的图纸转化,到制造加工,再到攻克一个个工艺和生产的难题,魏栋见证了这个项目从无到有、从图纸变为现实的全过程。他无法忘记和团队一起克服上海疫情影响,把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由于重燃机组设计结构新颖,加工装配要求精度高,还要兼顾机组试验测试要求,这对机组的制造工艺技术、装备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魏栋和团队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敢摸工艺难点,敢啃技术硬骨头,加班加点,攻克了一系列加工装配方面的技术难题。环管型燃烧室装配时,项目团队遇到了难题:由于燃烧室空间姿态多、装配难度大,国内没有经验可借鉴。魏栋和团队巧妙地采用环形轨道式装配技术,满足了圆周方向多姿态要求以及多自由度的空间调整要求,安装质量和安装周期问题迎刃而解。
2023年5月,被授予“2022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