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平,女,197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池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安徽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肺癌免疫与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从医21年来,魏玉平积极钻研医术,修习医德,多次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面对疫情她勇担重任,准确识别池州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带领团队创新诊疗方式方法守护群众健康。曾获评池州市“拔尖人才”称号,荣获安徽省最美医生、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孜孜不倦钻研医学
从医以来,魏玉平孜孜不倦地钻研学术,大胆实践。在常见和疑难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临床诊治风格,可以熟练使用纤维及电子支气管镜早期诊断肺癌,熟练开展CT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熟练使用肺功能仪评价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情。此外,魏玉平还承担了池州市多项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承担多项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项目,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尽己所能为患分忧
魏玉平不仅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更有一颗时刻为病人着想的“医者仁心”。“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她这样说。
2023年5月,患者张先生来到魏玉平所在科室就诊。他反复咳嗽、咳痰的症状已有两年多,之前四处求医,做了不少检查和治疗,却不见好转。于是,魏玉平给他安排了一项以前没有做过的检查——支气管镜,发现支气管内深处藏着花生粒,抓到了导致老张反复咳嗽的“元凶”。多年来,类似的支气管异物还有枣核、黄精、种植牙螺丝等等,都在魏玉平的支气管镜下无处藏身。
“你现在去做检查,大约20分钟后来诊室,我先通过电脑看一下片子,不用等2小时之后出报告。尽量上午都给你们看完,免得来回跑。”在专家门诊室,魏玉平经常贴心地叮嘱患者。为保证路途远的患者当天能够顺利返程,魏玉平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患者阅片及诊疗,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魏玉平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减轻经济负担。一位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不慎吸入异物,出现阻塞性肺炎1个多月,症状不断加重,辗转找到了魏玉平。魏玉平仅花40分钟的时间,就为患者解除了病痛,节省费用4000余元。
冲锋一线终显担当
新冠疫情发生后,魏玉平冲锋在前。2020年1月22日在呼吸内科门诊早期精准识别一名哺乳期患者,该患者为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吹响了池州疫情号角,成功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避免池州城区广大群众交叉感染、恐慌。
魏玉平所带领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四大重症救治基地承担着重要的救治任务,同时还承担与ICU,群医学新冠救治病区联动巡诊等工作。2022年4月池州市出现新冠家庭聚集病例,在新冠定点医院救治过程中发现一家三口未全程接种疫苗,并在后来接踵而来的病例中发现类似现象,魏玉平通过“池州新闻”时首次向公众呼吁提倡全程接种3针疫苗,46.2万人点击收看,对之后的疫苗第3针加强针接种工作做到了很好的宣传工作。
2022年11月24日池州疫情爆发后,第三次进入定点医院,担任医疗救治组组长,深入一线接诊病例发现此次疫情特点与此前两次均不同,呈现“病例数增长几何级数递增但是无症状感染者占比90%”,传统的接诊模式不能满足形势需要,带领医护团队创新启用“群医学”接诊模式,优先采取“分类分级分层”群医学模式,在进驻定点医院最紧张的前5天内,带领5名医师完成了500+人次的接诊和医学观察,并把该诊疗模式应用于后来病例的医学观察中,在13天时间内带领医疗团队共医学观察1300例次,预警重症高危人次200余人次,在12月7日国家政策调整后安全顺利转诊30余人次,最后成功救治定点医院所有危重患者。
魏玉平不忘从医初心,坚守医者之道,深受患者的一致好评。她说:“仰望星空,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一定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团队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方面取得更多的成绩,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