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元、喻秋林是湘潭市岳塘区双马街道华金社区居民,均为湘潭电机厂退休职工,是街坊邻里人人赞誉的“身边好人”。1982年,夫妻俩收养一名女婴,为她取名“吴芳”,谐音“无烦”。然而,吴芳从5个月开始,经常无缘无故突发高烧且持续不退,经医生诊断,她患上了中毒型痢疾,此后开启了漫长的求医之路,直到1988年,吴芳被确诊为脑瘫,被告知无法治愈,于是两夫妻42年来不离不弃地守护脑瘫养女。
由于吴芳久病,身体过度枯瘦,她最多只能连续坐3小时,每天大多时候还得躺在床上。穿衣、梳头、漱口、洗脸、喂饭、喂药、抱着大小便……这是老两口每天要帮吴芳做的事。为了不让女儿长褥疮,他们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帮她换个姿势,每晚至少起夜两次为她调整姿势、盖被子……因为琐事缠身,夫妻俩轮流照护,鲜少出门久留,这一坚持就是42个年头。
尽职尽责用行动履行父亲职责
在华金社区晶都公馆小区,提起吴开元,很多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位好父亲!更是一位好人!”
70年代末,吴开元和爱人都在湘潭电机厂工作,结婚后几年,一直没有孩子。82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一个热心的朋友抱着一个刚出生三天就被遗弃的女孩走进家里,看着襁褓中可爱的女婴,吴老和妻子开心地接过了这个小生命,并为她取名“吴芳”,谐音“无烦”,希望女儿一生无烦无忧,快乐健康成长。
可随着吴芳的慢慢长大,身体上的缺陷慢慢显现出来:不论谁喊她或身边有什么响动,都毫无反应,四肢反应也很迟钝、痴呆。从此,父亲吴开元就承担起了照顾她的重任,喂她吃饭、给她擦身、抱她大小便。
从吴芳5个多月开始,经常无缘无故发高烧,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北京、上海、私人诊所、江湖郎中……只要听到哪里有治疗吴芳这方面病情的信息,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带她去。然而,效果微乎其微。随着她的慢慢长大,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以至于后来,连坐起来都成了难事。
后来吴芳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手脚呈鹰爪形弯曲畸形状,由于严重变形,双手如同孩童一般,整个身体过度枯瘦,只有双眼还能看出一丝生气。
“这是慢性癌症,根本无法治愈。”医生曾这样说。“把她送福利院吧,又不是你们亲生的。”身边的朋友也曾这样说。但是吴开元和妻子从来没有动摇过:“芳芳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要是送到福利院或者送给别人,别人会有我们这么细心照顾她吗?”吴开元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收养吴芳后几年,他们有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小儿子聪慧懂事,爱打篮球,阳光开朗。对于从没直立行走、没说过一句完整话、没上过一天学的姐姐,他跟父母一样疼她护她,经常在放学后带姐姐喜爱的零食回家。不料,20年后,这般“岁月静好”不幸又被夺去。正在念大学的小儿子突发心脏疾病,全力医治两年,依然无法挽留他年轻的生命。吴开元夫妇悲痛万分,无奈擦干眼泪:“儿子不在了,往后我们把所有的爱留给女儿!”儿子在时,他和我们一起爱这个女儿,现在儿子不在了,我们的爱也不会减少。
习惯了有父亲的陪伴后,每当吴开元出门,见不到父亲的吴芳就开始啊啊大叫、发火,父亲不在身边,她有一种莫名的恐惧。除了喂饭,吴开元还要给女儿喂药,大小便时抱着她下床,帮她清理、穿裤,再抱她睡回床上。晚上,只要女儿一喊,睡在隔壁的吴开元就会条件反射般起床。
岁月匆匆,42年来在照顾女儿中,吴开元慢慢老去,抱女儿时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可老人说:“只要我在一天,就要时刻照顾她,我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这个女儿”
感恩社会尽己所能回馈他人
为了给女儿治病,吴开元花光了积蓄,两老每个月的退休金也仅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如果不是亲友和社会上好心人的帮衬,他都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对于帮助过他的好心人,他都记住了小本子上。“可能没机会回报了,但咱得记着”。
吴老热爱书法,闲暇之时便会给需要的居民挥毫泼墨。社区开展“义写春联”活动,吴老自告奋勇,主动为居民写了多副春联和福字。“这也算我在新春来临前对大家的一点小小的祝福吧。”吴老说。 42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吴开元用行动证明了那句名言—父爱如山。如今,已70多岁的吴开元依然是家中的顶梁柱,既要照顾瘫痪的女儿,还要照顾多病的老伴。但生活的重压,并没有压垮这位老人,他用这最质朴的行动,应对着生活的困苦。虽然历经困难,但老人总能透露出一种淡定、豁达,对待社会依然充满感恩之心,对生活也从未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