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友乾,男,1984年2月生,姚红,女,1982年5月生;二人系夫妻,均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学苑社区居民。夫妻二人十余年如一日,带着脑瘫儿子求医问诊、康复理疗。在孩子求学年龄,夫妇俩不辞辛苦轮流全天伺候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他们的奉献和坚持感动了学校师生。姚红、薛友乾二人曾入选“内蒙古好人榜”。
漫漫求医路 用亲情坚持
姚红、薛友乾二人的儿子出生不久,便被确诊为肢体重度残疾二级,这对家庭是一个巨大打击。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夫妻二人虽然无助,却只有一个念头: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
姚红与丈夫带着儿子去往江苏、北京、上海大大小小的医院求医,因住院治疗费用高,每次都选择在医院附近租一间简陋的小房间,餐饭也只是最简单的稀粥包子。很多医生都告诉他们夫妻,治愈希望不大,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这么多年,姚红和丈夫走遍大大小小的医院和诊所,哪有好的治疗方法就往哪里去,有时为了挂一个专家号,就在医院走廊里等一晚上。
涓涓父母恩 用毅力护航
姚红一直鼓励儿子坚持锻炼,告诉他“生活给你关了一扇门,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而且是充满阳光、明亮的窗。”作为父母,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要让儿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风吹雨打,炎炎夏日,还是刺骨寒风,姚红每天坚持带着儿子治疗,按摩、针灸、做高压氧、运动训练等等更不必说。常年的过度劳累使姚红患上了腰间盘突出,人也瘦了很多,但夫妻两只有一个信念:只要太阳还会出现,就不会停止对儿子的治疗,愿为儿子付出一切。
作为小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薛友乾的身上,他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患病的儿子及年幼的孩子需要抚育。为了治疗儿子的病,他一直在外打工来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但他从不觉得辛苦。在他看来,妻子的坚强和对家庭的精细照料,给了他无尽的力量,让他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去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漫漫求学路 用行动守护
经过3次手术和9年的康复训练,儿子还是不能独立行走。为不耽误孩子接受教育,姚红和丈夫决定每天带孩子去上学。每天清晨,邻居们总能在小区里看见姚红背着儿子上学的身影。
姚红把儿子背到学校后,就在学校陪护。下课了,她就带儿子上卫生间;大课间或是体育课,她就利用以前在医院学到的康复方法,帮助儿子进行训练。不论上学还是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姚红没让儿子缺席一次。在她眼里,儿子和别的孩子不差分毫。姚红乐观、坚强的母爱,成为儿子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强大力量。现在,儿子不但可以在妈妈的搀扶下慢慢行走,而且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还勇敢自信地参加各类学习竞赛。
风雨十余载,夫妻二人对儿子不离不弃,呵护备至,用自己的言行诠释“母爱如海,父爱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