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能,女,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伊万能心怀担当、乐观积极,22年如一日赡养公婆和母亲,用守望相依书写人间至情,用一片孝心彰显了血脉相融的挚美亲情。
心怀担当 扛起生活重担
伊万能7岁时父亲病逝,为了分担家庭生计重担,年幼的她主动帮助母亲上山割草、下田务农。入学之后,每天放学,她总是先去看望一下患病的姥姥,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去地里帮母亲干活,播种、拔草、收割、打碾、翻地对她来说样样熟练。上大学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伊万能假期里瞒着母亲在城里打工挣钱,工地粉刷墙、家政擦玻璃、餐馆服务员……母亲知道后又欣慰又心疼,每逢这时,伊万能总是笑着说:“虽然有些累,但一想到能为您减轻负担,我就特别开心、干劲十足”。结婚后,面对丈夫在青海省海南州工作,夫妻二人两地分居的现实情况,伊万能毅然独自承担起照顾家中三位老人的重任,从来不喊一声苦,抱怨一声累,还总是关心体贴丈夫,叮嘱他一个人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感恩亲情 悉心照顾母亲
二十多年来,伊万能对抚养自己长大成才的母亲真心感恩、关怀备至。每当母亲身患疾病,她总是尽己所能地陪伴母亲到医院看病就医;母亲心绪不佳,她化身“开心果”,设身处地地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母亲出门访亲,她总是仔细规划线路、嘱咐安全。2023年,年迈的母亲突发重病,伊万能得知后,第一时间将母亲送到医院,母亲入院治疗的3个多月里,伊万能衣不解带、通宵达旦地守候在老人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为了方便照顾,也为了省下更多的钱给老人看病,伊万能直接在病房外的楼道里打地铺,直到老人康复。
无微不至 真情赡养公婆
由于公婆行动不便,居住楼院没有电梯,有时下楼较为困难,伊万能便将公婆从5楼背到1楼。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伊万能对婆婆的照顾却是一如既往地周到细致。生活方面,她体贴入微,饭菜多样,讲究营养搭配、科学调理、选择利于消化吸收的食材;饭前端水洗手、擦嘴、试凉热等一系列动作,很是熟练;给老人剪指甲、掏耳朵、揉肩、捶背、逗老人乐更是她的基本功。伊万能和丈夫还十分注重给予家人精神上的关怀。她时常陪伴公婆聊天,倾听她们的心声,为她们排解忧愁,为了让老人的生活不感到孤独、无聊,伊万能给公婆买来唱戏机,并下载了老人喜欢听的戏曲。公公婆婆是青海地质单位的退休职工,退休20年来,在伊万能夫妻二人的支持下,两位老人仍在编写地质参考文献、刊发专业文章,笔耕不辍。伊万能时常说,“公公婆婆做的是有利于青海发展的大事,我和丈夫会一直支持下去”。
言传身教 传承优良家风
伊万能勤俭持家、任劳任怨,默默履行着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爱让整个家庭凝聚在一起。伊万能不仅是一位好儿媳,更是一名好妻子、好母亲。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没有一鸣惊人的才华,但是她朴实无华的身上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爱亲敬老、妻贤子孝的传统美德。
她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发现不当行为就及时教育、引导,让他学会明辨是非,将“爱与孝敬”的家风传承给孩子,用实际行动给孩子教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义。
风雨之后有彩虹,磨难之处显真情。无论是在夜以继日守护在病床前,还是自始至终侍奉在老人膝前,伊万能从未有过一句抱怨、有过一丝委屈,她以自己20余年的爱心、孝心、责任心诠释了“孝”的深切意义和感人力量,用守望相依书写了人间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