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袁怀玉

袁怀玉

「宜宾市珙县曹营镇鹿鸣村居民」

  袁怀玉,女,1971年2月生,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曹营镇鹿鸣村居民。20多年前,袁怀玉丈夫的弟弟意外去世,弟媳离家出走留下了年幼的侄儿、侄女,袁怀玉不忍心两个可怜的孩子从此无依无靠,便收养了两个孩子。2009年,面对丈夫病逝、婆婆瘫痪,她独自挑起了家庭重担,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婆婆和四个孩子,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美德。袁怀玉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小叔子去世 她为侄儿侄女撑起一片天

  1993年,袁怀玉从兴文县嫁到珙县距离县城八十多公里的边缘山区鹿鸣村,婚后夫妻二人先后孕育了两个孩子,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好在简单宁静。

  1999年,袁怀玉丈夫的弟弟在工厂意外去世,弟媳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看着眼前4岁的侄女和7个月大的侄儿,本不宽裕且已有两个孩子的袁怀玉,毅然决定收养这两个孩子。“只要伯娘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袁怀玉对侄儿和侄女说。这样一来,4个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担子都压在了袁怀玉夫妻二人身上。

  “生活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可以再勤俭点,孩子们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袁怀玉常常这样说。收养了侄儿侄女后,丈夫主动到外省打工赚钱,而她就留在农村开垦荒田,养殖鸡鸭出售补贴家用,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0年。

  丈夫去世 她成为家里“顶梁柱”

  2009年,袁怀玉的丈夫因突发脑出血去世,婆婆受不了儿子离世的打击,也突发脑出血瘫痪在床。“当时真的是晴天霹雳,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空白的,茫然不知所措。”那一年袁怀玉37岁,对她来说,是非常不愿提起的一年。

  “幺妹儿,你还是改嫁吧,不然就要苦一辈子,屋头我能撑得住。”公公不忍心儿媳继续受苦,曾这样劝她改嫁。袁怀玉拒绝了公公的好意,她知道如果她走了,这个家也就彻底完了。“我虽然没啥文化,可我知道,做人要对得起良心,不能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只顾着自己!”袁怀玉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绝不能放弃这个家。

  村委了解了袁怀玉的情况后,及时为她提供政策性帮扶,帮助她申请低保、学生助学金等。袁怀玉知道靠救助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于是她承包了一些闲置土地进行耕种,养猪养鸡养鸭,还在就近的工地做小工等,继续艰难地撑着这个家。

  每天天刚蒙蒙亮,她便起床做饭,为婆婆刷牙、洗脸、喂饭,然后上山务农,中午又回家做饭。忙完一天的农活后,还要为大小便失禁的婆婆洗澡更衣,做按摩康复,一直忙到深夜。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两年后婆婆去世。

  不离不弃 她让四个孩子走出大山

  因文化程度不高,袁怀玉遭遇了许多坎坷,她暗下决心要让孩子们去学校接受教育、走出大山。

  为了孩子们的学习,袁怀玉对自身的花销克扣到了极致。因担心孩子们上学路上不安全,她每日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学,从家到村小的那条路,她走了上万次。四个孩子也十分懂事,知道她的辛劳,总是自觉地帮忙分担家务,还没扫帚高的小小身影有模有样地清扫院子,主动学习做饭,帮助照顾爷爷奶奶。

  “伯娘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现在我有一定能力了,也要尽力为家庭分担责任。”侄儿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现在在辽宁某部队,时常会邮寄新衣服、打钱等补贴家用。袁怀玉的大儿子如今在内江市工作,小女儿在珙县中学读高中,侄女也已成家立业。说起几个孩子,袁怀玉总是带着自豪说:“孩子们非常争气!我很为他们高兴!”

  “做人要无愧于心!”袁怀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结婚以来,她先后遭遇变故但始终用辛苦操劳、坚持坚守为侄儿侄女、公公婆婆撑起一个家,从花季少女到年过半百,把照顾家庭看成了自己的使命,用爱心温暖亲人,用行动践行孝道。

袁怀玉相关资讯: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袁怀玉】同名的人物

    袁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