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袁泽龙

袁泽龙

「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富华村村民」

  袁泽龙,男,1966年生,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富华村村民。袁泽龙因幼时患病导致聋哑,成年后他自学理发技术,以“上门服务”获得经济收入。工作中,尽管袁泽龙只能通过眼神和手势与顾客交流,但他精湛的理发技术、谦和的服务态度、实惠的价格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30年来,无论严寒酷暑或刮风下雨,袁泽龙都会如约上门服务,从未缺席!袁泽龙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微笑对待每一位村民,认真服务每一位顾客

  每日清晨,袁泽龙都会背着工具箱与干粮,脚步轻快地走在乡间小路上,出发前往周围村组的各户人家。由于部分顾客的家离村落较远,地势崎岖,他每日都要走不少路才能到达这些人家。他背上的工具箱里装着他用了好多年的推剪和梳子,以及一块柔软的黄色围布,这些简单的工具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人们修剪发型的“利器”。

  袁泽龙总是微笑待人、热情友善,虽然无法直接与人用言语沟通,但他还是会竭尽所能地用肢体语言询问顾客想要的发型与长度。顾客往往会指指自己的头发比出一个长度的手势,或者打开手机给他看看想要发型的图片。两人会心一笑后,他打开工具箱,整齐有序地摆出清洗干净的推剪和梳子,并将黄色围布巧妙地固定在客户颈部周围。接下来,他开始细致地为客户修剪发型。

  由于幼时患病导致聋哑,他没法像普通理发师在理发时与顾客闲聊,但袁泽龙对于每个顾客认真负责的态度却不输任何理发师。他用轻柔而标准的动作,在顾客头顶上舞动着推剪,他的手法熟练而准确,每一剪刀落下都能带来满意的效果。

  在袁泽龙的修剪下,顾客们的发型焕然一新,他们笑着的脸上展露出独有的自信和美丽。当修剪流程完成后,袁泽龙会轻轻吹走顾客身上的碎发,向顾客家借来镜子举着,让顾客看看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再提出要求由他来重新修改。所有工作结束后,主人家有时会招呼他一起吃饭,袁泽龙往往会笑着摆手拒绝。来不及喝上一口热茶,向主人家挥挥手便赶往下一家。奔波在乡间的小道,吃着干粮,袁泽龙的脸上却满是笑容。对他来说,顾客看到镜中自己惊喜的笑容便已是最好的回馈。  一个泛黄的本子,承载着30年的无声承诺

  每来到一位顾客家里,袁泽龙都会用手势比划问候他们今天好不好、吃了没有,村民也会回以笑容和点头,有些时候,简单的肢体沟通也能连接两个人的心灵。

  “下一次理发的时候怎么联系你啊?”部分顾客由于袁泽龙热情的服务态度往往会在理发完后忘记他并不能听到声音。袁泽龙笑着摆摆手,自豪地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再拍几下,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放心,保证下次需要理发的时候就出现在你家里。”

  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袁泽龙却坚持用他手里的本子记录,密密麻麻的黑色数字里不是理发的交易记录,而是每一位顾客的理发时间。无论天气如何,无论有何事情,袁泽龙都会背着行囊,在顾客需要的时候,准时地走进每个主人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理发服务,30年来,从不缺席。这是他对顾客们的承诺。手里泛黄的本子见证了他的诚实守信,30年的一如既往是不变的诚心。

  竭尽所能回馈社会,实现传递爱心的誓言

  袁泽龙至今未婚,30年来靠着上门理发和政府扶持为生,过着简单但充足的日子。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后,袁泽龙搬出了“老房子”,慢慢过上了好日子。

  生活好起来后,袁泽龙并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和自己曾经许下的承诺,因此他选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们免费剪头发。乡村小院里,再调皮的小孩在他的手下也会乖乖坐好,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剪发后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袁泽龙心里也是满满的自豪感。

  “我们的头发一直以来都是他剪的,每次都是他算着时间上门来剪,周围的老人小孩剪头发都不收钱。”同村村民罗其贵说道。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自己传递爱心的誓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磨灭这份承诺,反而让这份诺言在时间的沉淀里熠熠生辉。

  天降磨难,袁泽龙没有屈服;感恩帮助,袁泽龙用行动一以贯之。他用脚步走遍了周围村落的每一角,用巧手“剪”出了默默的爱心承诺。

袁泽龙相关资讯:

【袁泽龙】同名的人物

袁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