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骏,男,1990年8月生,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村民。
突如其来的噩耗。2020年3月,余佳骏的父亲余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全身乏力。余佳骏立刻放下工作,陪同父亲前往医院。次月,在芜湖弋矶山医院,余辉被诊断出患有造血功能障碍,初步判断为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余佳骏迅速行动起来,带着父亲四处求医问药。5月,他们前往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经过多次检查和治疗,父亲的病情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余佳骏主动提出进行造血干细胞配型,结果显示为半相合。这意味着直接进行移植手术的风险极高,效果也难以保证,手术因此被暂时搁置。6月,一家人又辗转至北京301医院,但父亲的病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医生的建议下,余佳骏劝说父亲尝试中药调理,希望通过保守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那段时间,他每天早起熬药,细心照料父亲的饮食起居。
病情恶化,抉择时刻。2023年11月,余辉的病情突然恶化,造血功能完全丧失,生命危在旦夕。紧急之下,一家人前往上海闸新医院,余佳骏更是在上海租下房子,全天候陪伴父亲接受治疗。医生告诉余佳骏,如果不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父亲的生命可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然而,摆在余佳骏面前的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半相合移植手术的风险巨大,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而寻找配型成功率极低,仅为百万分之一。面对这些冰冷的数字和医生的告诫,余佳骏陷入了长达一个月的心理斗争,他辗转于上海各大医院,咨询了多位血液病领域的专家,详细记录专家的建议和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从手术的生存希望到可能面临的肝脏损伤、血液排异等后遗症,每一个细节都让他夜不能寐。他深知,一旦决定手术,父亲将面临巨大的痛苦和不确定性,但如果不手术,父亲的生命将很快走向终点。最终,余佳骏下定决心,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为父亲争取。
手术成功,守护新生。2023年12月18日,余辉进入无菌仓,接受高强度的化疗,为移植做准备。与此同时,余佳骏也提前一周入院,通过药物将干细胞从骨髓驱赶至血液中。12月25日,手术正式开始,经过5个小时的抽血和干细胞筛选,成功从余佳骏体内提取了300毫升富含干细胞的血液,并立即输注给父亲。术后一周内,余辉体内的干细胞开始活跃繁殖,他不得不在无菌仓内度过漫长的40天。这段时间,余佳骏和母亲轮流守在无菌仓外,时刻关注着父亲的病情变化。然而,康复之路远非一帆风顺,余辉因免疫力低下并发带状疱疹,疼痛难忍。每当此时,余佳骏都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轻声安慰他。漫长的康复之路在余佳骏和母亲的精心照料下,父亲余辉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然而,康复的过程依然漫长而艰辛。余辉需要持续服用抗排异药物,身体的免疫力极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感染。余佳骏每天细心为父亲准备营养餐,确保他的身体能够承受药物的副作用。他还自学了一些护理知识,帮助父亲进行康复训练。
终于,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6月30日,经过近半年的治疗与恢复,余辉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迎来了新生。那一刻,余佳骏的眼中满是泪水,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用一颗孝心书写了生命的赞歌,成为了孝老爱亲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