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于学然

于学然

「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村民」

  于学然,男,1953年9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村民。于学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草根宣讲员”和“本土文化能人”,他在自己家开办了宣讲“小讲堂”,将党的好声音传遍乡村每个角落。他还建立了老于说事点,成了村民身边的调解员,截至目前,他已调解纠纷矛盾30余次。“大家生活在一个地方,就是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是于学然经常说的一句话,几十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学然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以德服人 耐心调解化纠纷

  一天,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的村民阿不力孜·阿不力米提走进了老于说事点,向在场的调解员们,包括于学然在内,表达了他与邻居之间的一个小矛盾。原来,邻居家的枣树生长得过于茂盛,部分树枝已经伸到了阿不力孜家的院子里。由于邻居不在家,且不愿意自家的树被随意砍伐,两人因此产生了分歧。

  于学然耐心倾听阿不力孜的讲述后,立即行动。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阿不力孜邻居的号码,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沟通,成功地让对方同意由调解员来处理这棵枣树超出界限的部分。

  这只是于学然调解过的众多纠纷中的一个缩影。由于他能够流利地使用维吾尔语与村民沟通,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信任。自从2020年4月老于说事点“开业”以来,于学然已经成功调解了30余次矛盾。村民阿不力孜·阿不力米提对此赞不绝口:“每当我有事,我就喜欢来找老于说说。他为人正直,说到做到,我们完全信任他。”

  以诚待人 信以立身讲担当

  于学然获得村民的一致认可,其背后有着深厚的背景和长期的付出。早在十几年前,2010年葡萄丰收的季节,一位广东客商对于学然家的葡萄青睐有加,双方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签订了葡萄干的购买合同。然而,那年由于不利的气候条件,晾晒出的葡萄干品相并不理想。尽管如此,于学然坚守诚信原则,主动提出降价,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将葡萄干出售给客商。这一举动赢得了邻居们的赞誉,也奠定了他在村民心中的诚信形象。

  自此之后,于学然成为了村里大小事务的领军人物。2012年初,他自费1000多元,将通往村子果园的300多米土路改造为石子路,有效地解决了十几户村民果园扬沙的问题,为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而在2015年5月,当五堡镇遭受强降雨袭击时,他毫不犹豫地购买了60袋面粉,为受灾村民送去了温暖和关怀。此外,他还用私家车及时将难产的邻居送往医院,确保了母女平安。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近十年来持续为当地小学捐款助学,为孩子们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些善举和付出,让于学然在村民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尊重。

  以情聚人 弦歌不辍暖人心

  于学然,作为村里的一名普通党员,以其多才多艺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了乡村宣讲工作的佼佼者。他不仅精通维吾尔语,还能娴熟地演奏哈密木卡姆,将这一传统艺术融入到了党的政策宣讲中。于学然在自己家中设立了“小讲堂”,作为宣传党的声音的平台。每当宣讲开始时,他的家便成为了全村的焦点,男女老少纷纷前来聆听。在大家的掌声中,他弹奏着动听的木卡姆曲子,将党的政策、惠民措施以及“双翻工程”等内容,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娓娓道来。他的宣讲不仅富有知识性,还充满了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得村民们在欢笑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政策和方针。

  为了做好宣讲工作,于学然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相关资料,努力将政策内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街头巷尾式的家常话。同时,他还充分发挥自己会弹都塔尔、打手鼓、唱民歌的特长,穿插节目表演进行特色宣讲,使得宣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宣讲方式既亲切又接地气,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党的政策。

  如今,“小讲堂”已经成为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宣讲时间,村民们都会准时前来参加。在“小讲堂”的影响下,村民们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邻里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班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外出打工增收的人越来越多。整个镇子仿佛被春风拂过,焕发出勃勃生机。

于学然相关资讯:

【于学然】同名的人物

于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