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范,女,汉族,197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伤口专科护理中心负责人,主任护师,曾于2019年被授予“吉林省优秀医务志愿者”称号;2020年被授予“吉林好人·战疫先锋”称号;2020年被授予“湖北最美逆行者”称号;2020年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0年被授予“吉林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被授予“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执着医德情怀的“白衣天使”
怀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张亚范于1996年进入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工作,至今已有28年,她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也正是这28年的坚守,让她深知护理工作平凡但不平庸,繁忙琐碎却又不失美好。
来自吉林省永平乡韭菜村,身患残疾的患者小高,与同样残疾且轻度智障的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艰辛迫使他沿街乞讨,勉强维持生计。面对高昂的手术治疗费用,他倍感无助,甚至产生过放弃治疗的念头。然而,对母亲的牵挂让小高坚持了下来。在巡视病房时,张亚范发现他常常偷偷地抹眼泪,了解情况后,便立即组织科室同事进行爱心捐助,并帮助小高申请了医院的特殊救助。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小高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另一位患者老王,因车祸导致下肢截瘫,长期卧床使他遭受了严重的压疮之苦。他的家中还有常年卧床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全靠妻子一个人支撑,生活极度贫困。面对昂贵的创伤敷料费用,老王一家几度想要放弃治疗。张亚范不忍看到他每日忍受痛苦的折磨,决心自掏腰包为老王治疗。尽管伤口处理过程艰辛,且气味难闻,但她从未退缩,坚持每天上门,为他清洗、消毒、清创、换药。不管上班或是休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从未间断,一坚持就是几个月。经过细心照料,老王的压疮逐渐好转,他一双泪眼望着张亚范,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正是这一件件治愈的故事,让张亚范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还能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
身怀“硬核绝技”的专科护士
作为一名护士,张亚范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她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国际伤口治疗师,她肩负着为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带来新生的使命。
张亚范深知,每一个伤口背后都隐藏着患者的痛苦与期待。因此,她总是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用专业的知识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慢性伤口、难愈性伤口,还是癌性伤口、烫伤等,她都以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为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与康复。
同时,张亚范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因此,她作为团队负责人,积极培养市级伤口造口专科护士30名,培养伤口小组联络员50余名,将她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也成为伤口治疗领域的佼佼者。在学术和专业技能方面,她的团队连续六年在吉林省慢性伤口病例大赛上获奖,并在2022年由中华医学会举办的感染创面案例大赛东北地区海选赛中获三等奖。近3年来,她和他的团队还成功发明了实用新型专利2项。
弘扬志愿精神的“公益天使”
在张亚范看来,医患关系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携手走过生命的坎坷。正是这种和谐美好的关系,让她更加坚定了守护生命的信念和决心。多年来,她不仅在专业领域上积极地履职尽责,还将自己的光和热延伸到公益事业当中。
因此,张亚范坚持从事公益活动,积极传播急诊急救和健康教育知识,还经常为贫困群体、灾区疫区捐款捐物。她经常与松原市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一起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去敬老院、福利院包饺子和打扫卫生,去偏远山上植树,为贫困人群、家庭、灾区疫区献爱心捐款。她还经常组织科室人员为贫困患者捐款、捐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一起成为爱心人士。
同时,张亚范总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去武汉。她作为吉林省松原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迅速集结启程,驰援湖北,进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症救治医疗组,出色地完成了为期56天的援鄂医疗救治任务。
28年风雨兼程,28年医心不改。张亚范默守着救死扶伤的大爱情怀,日复一日地在救死扶伤前线奉献。28年的护理生涯,对于她而言,患者的满意与康复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因此,她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用实际行动诠释自身的价值,用无私严谨践行着南丁格尔医德誓言,书写着一段又一段关于仁心仁爱的朴实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