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少萍,女,1991年4月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管护师。2024年6月,武汉地铁4号线一列车上,一名50多岁男子突然倒地,心脏停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詹少萍迅速施救,徒手清理呼吸道,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除颤。经过20分钟抢救,男子恢复心跳。詹少萍曾获“湖北好人”等荣誉。2024年,入选“2024年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
地铁上的生死救援
2024年6月6日下午4时30分左右,武汉地铁4号线楚河汉街站附近,一场生死救援展开。詹少萍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乘坐地铁回家。列车启动后不久,车厢内突然传来一阵惊呼,一名50多岁的男性乘客瘫软倒地,不省人事。在一片慌乱中,詹少萍立即主动上前,在表明自己医务人员的身份后,迅速俯身探查患者的生命体征。
紧急评估后,詹少萍发现患者已完全丧失自主意识,心脏停跳,小便失禁,牙关紧闭,口唇发紫,颈动脉搏动也已消失,处于濒死状态。凭借11年的工作经验,她意识到患者可能因舌根后坠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詹少萍毫不犹豫地徒手打开患者口腔,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血迹。过程中,她的手指被牙齿划伤,但她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4时33分,地铁到达青鱼嘴站。在地铁工作人员和热心群众的帮助下,患者被抬到站台上。詹少萍解开患者上衣,跪地开始徒手心肺复苏,并请地铁工作人员拨打“120”,取来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20分钟的生死接力
在持续的心肺复苏过程中,詹少萍时刻观察患者意识,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由于体力消耗巨大,詹少萍已经精疲力尽,现场的热心路人纷纷加入,轮流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詹少萍则在一旁指导,一刻也不敢放松。
其间,詹少萍电话联系了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贺娟凤,汇报病情和施救情况。贺娟凤建议继续实施心肺复苏,并时刻观察病情变化,等待“120”救援。在詹少萍和众人的努力下,4时51分,经过近20分钟的抢救,患者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手脚也能略微活动。詹少萍再次评估,发现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此时,“120”医护人员赶到,将患者转运至附近医院。完成交接后,詹少萍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乘坐地铁回家。
事后,詹少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看到病人50多岁,感觉跟自己父亲的年龄很相仿。看到这样一个人躺在地上,自己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想到一定要把他救下来。”她还说:“自己是护士,而且是人民医院的护士,当发现患者有生命危险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冲上去了。后来患者家属专程来到医院表达了感谢,这对自己来说是很大的鼓舞,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很有价值感、成就感。”
护士的责任与担当
自2013年踏入医疗行业,詹少萍便一头扎进临床一线,开启救死扶伤的征程。病房里,她每天忙碌穿梭,从清晨查房到深夜会诊,始终全力以赴。她用行动诠释爱岗敬业,也用耐心和细心温暖每一位患者。
詹少萍对专业技能的追求近乎苛刻。她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我,先后考取危重症、康复、PICC等专科护士证书。背后是无数日夜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积累。她还凭借创新思维,申请了3项专利,成为同事眼中的“六边形战士”。
她的高尚医德更是有口皆碑。詹少萍把患者当作亲人,一心赴救,用温暖和关怀驱散病痛。她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天使魅力奖”等荣誉,这些不仅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她职业素养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