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峰,男,白族,1982年9月生,云南省大理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云龙分公司漕涧“云上乡愁书院”主管。暴雨冲毁道路时,赵云峰与马帮组成临时运输队,将教材准时送达学校。他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一校一档”,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零延误。面对书店转型困境,他将漕涧门市改造为云上乡愁书院,开展“亲子共读”“书香九进”“普法讲座”等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他还关注残障儿童,推出“送书上门”服务,资助多名孩子。
风雨无阻 教材发行的“守护人”
云龙县漕涧镇,这片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的土地,山高谷深,交通极为不便。这里有着12所小学、1所九年制学校、2所初中、1所高中和6所幼儿园,4900多名学生每年需要配送10万多册教材。2013年9月开学季,一场暴雨冲毁了进乡的土路,道路泥泞不堪,交通完全中断。面对这样的困境,赵云峰没有丝毫犹豫,他将中小学教材用塑料布仔细包裹起来,与两名当地马帮组成临时运输队,踏上了艰难的送书之路。
他们赤脚蹚过6处塌方路段,泥水没过了膝盖,赵云峰却毫不在意。他将教材扛在肩头,小心翼翼地穿过漫过膝盖的泥浆路。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跋涉,当沾着泥点的教材包准时出现在村小时,孩子们围了上来,用小手小心地拂去包件上的泥痕,仿佛在擦拭山外世界的倒影。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赵云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每一份努力都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在同事们眼中,赵云峰是“行走的活地图”,对辖区学校的位置、路况、学生人数、老师需求了如指掌;他是“24小时在线客服”,手机里存着一千多个联系电话,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在解答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问题;他更是“贴心老大哥”,同事小杨感慨地说:“他总说‘工作要细到针尖上’,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着我们每个人。”近年来,赵云峰带领团队创新服务模式,与时间赛跑。每个开学季,他们都会提前规划配送路线,协调运输保障,针对极端天气制定应急预案。他们定期走访学校,动态掌握师生需求,建立“一校一档”需求台账,实现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零延误。赵云峰用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了知识与希望。
守正创新 书香乡村的“筑梦人”
面对实体书店转型的困境,赵云峰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守正创新。他积极向县店、州店反映转型思路,争取改造项目,将漕涧门市提升改造为云上乡愁书院。他精心规划了宽敞明亮的阅读区,让每一位踏入这里的读者都能感受到知识的温暖与宁静,爱上阅读。他深知,深化全民阅读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于是设计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每月开展的“亲子共读”活动,搭建起家庭沟通的桥梁,让爱与书香在亲子间流淌,共同编织成长的记忆;定期开展的“书香九进”活动,大力营造读书全民化、学习社会化、进步持续化的浓厚氛围;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每年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派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推动乡村阅读,助力乡村振兴;每季开展的“普法讲座”,为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赵云峰的每一次尝试,不仅激活了基层新华书店的发展活力,更用书香滋润了乡村田野,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情暖残障 点亮梦想的“引路人”
在赵云峰的心中,教材发行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无尽的温情。它是连接知识海洋与偏远山区孩子梦想的桥梁。他常说:“每一本书,都可能是那把开启智慧之门、改写命运轨迹的钥匙。”在大山环绕、信息闭塞的地区,一本本满载知识与梦想的教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与渴望。
2017年,赵云峰为先天残疾的小何定制了“送书上门”服务。小何因身体残疾,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上课,赵云峰便定期将精心挑选的书籍送到他家中。看到小何对知识的渴望,赵云峰开始关注那些残障儿童,推出了“送书上门,温暖心连心”服务。在他的努力下,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关爱残障儿童,越来越多的残障儿童开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悄悄地在心底生根发芽,等待着有一天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赵云峰资助了5位像小何一样的残障儿童。为了不伤到孩子们的自尊心,他每次资助都换着花样:这次书店做活动,下次书店清库存,再下次样品免费送,其实都是他自掏腰包购买来送给孩子们的。他的善举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知识,更送去了温暖与希望。赵云峰用书香滋润了乡村田野,让文化的光芒照亮了更多人的生活。他的故事,是平凡中的伟大,是坚守中的温暖,是爱与责任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