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兴,男、汉族,1944年1月生,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项里街道人。
22年前,帕金森综合症让周永兴的妻子王以兰逐渐丧失生活能力以至卧床不起。从此,周永兴一直默默担负起照顾妻子的重任,始终坚守着结婚时彼此那句“不离不弃”的承诺。
今天,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个七旬老人能够22年如一日照顾患如此重病的妻子。如果这算是一个凄美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周永兴做到了。
周永兴的家位于宿城区项里街道办十番居委会十二组。22年来,这个家每天都在“上演”重复的情节:换尿布、擦粪便、洗脸、灌肠,然后费力地将妻子抱到门厅里的一张小床上休息……周永兴每天的生活都是处在这样的忙碌之中。
“我妻子年轻时是一个善良勤快的人,因为我常年在部队,转业后又去了外地,结婚以后的二十多年,全家人吃喝拉撒全指望她,大事小情都压在她一个人肩上。但她从来都是无怨无悔。我内心非常感激妻子。”说起妻子,周永兴不仅没有半点抱怨,言语中还充满感激。周永兴说,他和妻子是同龄人,1969年经人介绍相识成亲。婚后的前22年里,他先后在山东、连云港、徐州等地当兵、工作,几乎很少回家。王以兰不仅从没有抱怨过他,而且每天忙着照顾一家老小、务农劳动,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但从22年前开始,可怕的病魔却缠上了这个淳朴善良的女人。“刚开始总是头晕、腿抖,还以为是高血压,后来跑了好几个大城市才确诊,这是帕金森综合症。”周永兴说。因为帕金森综合症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太好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可怕的疾病迅速蚕食着王以兰的健康。到了2000年,她逐渐不能行动,不能说话,不能吃饭,维持生命只能通过鼻腔注射进食。
为了更方便照顾妻子,12年前,周永兴从城里的商品房搬回了老家。现在,王以兰每天只能吃一些芝麻糊、蛋白粉等,都是由周永兴用纱布过滤后,再用注射器直接推送到她胃里。每一管20毫升的容量,即便是一小碗米油也要推送20多次,平均一天就要用坏一支注射器。
除了料理妻子的一日三餐外,周永兴还要按时给妻子注射缓解肌肉僵硬的药物,每天坚持给妻子清理口腔、泡脚,每隔两三个小时,还要为卧床的妻子翻一次身。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周永兴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他经常疼得要蹲上一会才能起身。
周永兴说,妻子比较爱面子,不能说话以后,就几乎再也没有出过家门。而周永兴每次出门都是很匆忙,最多一两个小时就赶紧回家。让周永兴无法忘怀的是,2007年的一天,王以兰为了不拖累家人,竟趁着周永兴出门的时候试图自杀,在用尽全身力气爬到厨房后,王以兰实在没有力气伸手将放在灶台上的菜刀拿到手,正好回家的周永兴及时把她救了下来。
周永兴说,妻子虽然失去了很多身体机能,但仍思维清晰,有时候自己的身体不舒服,还能看到她在担心流泪。而这也是最让周永兴感到揪心的地方,“她想表达的事无法表达,肯定很痛苦。如果她没有这种思维,也许更好一点。
“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不能放弃,我就得陪着她走好,最起码得叫她能少痛苦一点就少痛苦一点。”周永兴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直在周永兴的心底,不曾改变。
在卧室,周永兴为自己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坚持信念,振作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也许,周永兴用22年如一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作了回答。
有人指着周永兴问王以兰:这辈子,遇到他,你幸福吗?觉得幸福,就眨一下眼睛,觉得不幸福,就眨两下眼睛!王以兰,眨了一下眼睛。这轻轻的一眨眼,也许就是她,对不离不弃的丈夫,最沉重的爱吧!
也许有人会问,在这22年当中,患病的妻子曾经的一次什么样的人生选择感动了周永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在支撑着周永兴对妻子坚守着不离不弃的誓言呢?如果非要周永兴说点什么,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这都是我应该的”。
就是这种“应该的!”感动、影响了许多人。“老爹别怕,我就是不上学我也要照顾你。”周永兴的孙女曾这样对他说。
在十番居委会,左邻右舍的村民都非常尊敬周永兴,经常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听说了他们的故事,甚至登门拜访,来看望生命的奇迹和这个挚爱妻子的好丈夫。村民们说:“周大爷太了不起了,我们这没有人不知道他,多少年坚持下来,不简单啊!如果是我,我可能做不到他那样的。”更多的村民表示,自己要向周永兴学习,善待亲人、善待老人,弘扬好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
现在,照顾妻子已经成为周永兴生活的惟一内容。面对妻子每况愈下的身体、面对自己渐渐老去的现实,周永兴总是乐观地笑笑:“再苦再累,我愿意!只要妻子一息尚存,我就绝不放弃;只要自己还能行动,我就一直陪着她。因为她是我的妻子,她是我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