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朱德连

朱德连

「珙县孝儿镇杨义村2社务农」

  朱德连,女,汉族,群众,1968年11月15日生,家中共5口人,目前在珙县孝儿镇杨义村2社务农。

  在公婆的眼里,朱德连是贴心棉袄;在儿女们的眼里,朱德连是了不起的妈妈;在亲人们的眼里,朱德连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在邻居们的眼里,朱德连是弘扬美德的孝心模范。朱德连常说:“侍奉婆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我最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三十多年的辛苦持家,她从不抱怨,让风雨飘摇的家变得幸福美满;三十多年的悉心照料,她无微不至,让老年丧子的公婆走出悲伤;三十多年的言传身教,她传承美德,让三个年幼丧父的孩子早早学会孝敬老人、善待他人。她的事迹像小巷里的更声,平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朱德连为婆婆熊术英梳头

  一、拂去悲伤挑重担

  1985年,朱德连从高县怀远村嫁到珙县杨义村,丈夫洪应辉是婆婆熊术英领养的孩子,一家人虽没有血缘联系,但夫妻恩爱,子女乖巧,虽然过得清贫却也其乐融融。奈何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两位年迈的老人和三个年幼的孩子,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更加风雨飘摇。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儿子的公婆,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整日以泪洗面,身体每况愈下,孩子们也突然间就没有了的欢声笑语。不少人都劝朱德连改嫁,可她却说:“公婆身体不好,孩子还那么小,我不能抛下他们。”朱德连收拾心情,暗下决心,毅然替丈夫撑起这个家。从此,烧水、做饭、洗衣、打扫,每天天未亮她便开始忙碌起来……

朱德连做农活

  二、悉心照料不抛弃

  公公因为腿部疾病,正常行走都很困难,为了方便老人出行,朱德林主动和邻居商量,将入户的弯曲小路变成了三米宽的大道。婆婆熊术英患有糖尿病,吃东西必须要非常讲究,每月更是需要花销500元购买药物维持身体,朱德连每天做完农活,还要用温水给婆婆擦洗身体,更是心细的把药片碾磨成粉,方便婆婆服用。看着朱德连每天起早贪黑,还要照顾自己,公婆于心不忍,多次劝说朱德连改嫁。为了能更好的撑起这个家,于是朱德连定下了“可以再婚,但是必须招上门女婿,共同照顾老人孩子”的规矩。1996年,洪银辉来到了朱德连家中,决定和她一起扛起这份责任,在一家人的苦心经营下,终于盖上了新房子,两位老人身体一直不错,三个孩子也顺利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

朱德连做农活

  三、言传身教扬美德

  “朱德连这个人啊,是把自己的婆家变成娘家了,对她的老婆婆是对头的,为人处事那些更是没得说的,哪家有事就去哪家帮忙。”邻居们闲聊时常常这样说她。“德连每天都会陪我聊天,给我做可口饭菜,能够遇到这样的好孩子,真的是我福气。”熊术英聊起儿媳就止不住泪,逢人就夸。每天早上都先给公婆做好早餐再出门,坚持给婆婆擦洗身体,主动学习糖尿病护理知识照顾婆婆,三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让年仅53岁的朱德连已经满头白发,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不少,不过欣慰的是儿女在她的教育下早早学会了孝敬老人、善待他人。无论是在外工作的两个儿子,还是已经出嫁的女儿,他们时常都会回家看望母亲,女儿更是把妈妈的教育牢牢的刻在了心里,在自己的新家中孝顺公婆。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朱德连从来都不觉得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是她的负担,在朱德连看来,这是她一辈子的亲人,就算生活再苦再累,她也必须坚持下去。作为儿媳,朱德连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动人宣言,但她用最简单和朴实的行动传承着中华的美德,把“孝”字牢牢地刻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书写着“孝”的朴实与无华。

  “侍奉婆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我最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她用最简单和朴实的行动传承着中华的美德,她的事迹像小巷里的更声,平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朱德连相关资讯:

  • 2022年宜宾好人
  • 【朱德连】同名的人物

    朱姓名人

    身边好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